从十八洞出发·思政大课堂 | 饮水思源 牢记党恩

时间:2025-07-01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责编:梁媛 编辑:邱梦

分享到

以真理启新智,为时代育新人。7月1日,由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湘西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思政课栏目《从十八洞出发》推出“七一”特别节目。

本期特别节目由泸溪县教师杨宇晴带领泸溪县白沙中学的同学们,走进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聆听村支书、驻村干部、创业能人大户、产业带头人、返乡青年的故事,在这个由贫困村蜕变为湘西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生动课堂里,同学们将通过鲜活的案例深刻体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

昔日的马王溪村,在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脱贫攻坚为起点,以乡村振兴为蓝图,精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携手共建家园。如今,这片土地已实现从“贫困山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华丽转身,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饮水思源感党恩

在驻村干部曹锋的引导下,同学们沿着马王溪村精心打造的陶瓷文旅长廊展开研学。从酒鬼酒坛艺术地标到二十四节气陶艺展示,从酒泉瀑布景观到古法制陶工坊,每一处都生动展现着传统石陶工艺与现代文旅的完美融合。曹锋以参与者的视角,为同学们还原了马王溪村如何将千年陶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古色古香的陶苑里,阵阵悠扬的村歌旋律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生活就像春夏秋冬,顺应时节莫等闲;泥巴成陶精烧炼,拼搏创新代代传……”返乡创业能人周明霞动情地介绍,这首由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礼赞,更是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由衷感恩。通过这样沉浸式的体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美好生活靠奋斗

在陶瓷产业研学环节,同学们见证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蜕变。马王溪陶瓷厂从最初的土陶制作工坊发展为集研发、生产、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工艺企业,生动诠释了“小作坊”到“大产业”的升级之路。这一转型实现了村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朴素愿望,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增强。同学们通过亲手拉坯、上釉等体验,切身感受到产业转型为乡村带来的蓬勃生机。

产业带头人陈寿鱼在七彩生态园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他带领乡亲们打造休闲体验园、乡村观光园、现代农业园、嗨起乐园,让马王溪村成为乡村文旅的最佳示范。“我们坚持‘三不’原则——不等政策、不靠救济、不求施舍,用实干创造幸福。”陈寿鱼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马王溪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听党的话,牢记嘱托,如今,“一街五园”的发展格局不仅留住了乡愁,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使命在肩代代传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马王溪村党支部犹如指引方向的“红色舵手”,带领村民驶向幸福生活的彼岸。村党支部书记石泽林作为这支“头雁队伍”的领航者,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批批青年才俊循着“归巢”的呼唤回到故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古朴的村舍院落里,返乡青年陈垦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这位新时代的“新农人”的选择生动诠释了“走得再远都不忘来时的路”的深刻内涵。

节目最后,石泽林书记深情寄语青少年:“饮水思源”“真抓实干”“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这堂特别的思政课,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种子。马王溪村的生动实践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能在广袤大地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责编:梁媛 编辑:邱梦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